当前位置:首页>>招生就业>>考研心得 考研心得

生命科学学院2013级生物科学刘阳丹

发布时间:2017-04-13

你说你有点难追,想让我知难而退?

——致我的华东师范大学

曾无数次想象被录取的那一刻我会是怎样的心情,手舞足蹈?喜极而泣?如释重负?我想我一定会抑制不住地兴奋大叫,想紧紧抱住面前的某位陌生人,想昭告全天下此时此刻我心中的狂喜……

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录取名单的第一位时,我正在从华东师大中北校区到闵行校区的校车上。上课时我拿出十块钱,阿姨问,没有校卡么?我失落地笑了笑:没有。一觉醒来,校车已开入“闵大荒”,而我也已成为华东师大的准校友,这意味着很快,我就会拥有一张真正的校卡。

我想起来到这里的第一天,看着春光乍泄的校园,来来往往的国际友人,去年刚翻新的文科大楼,丽娃河畔痕迹斑驳的长椅,路灯上悬挂着的励志寄语……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本来早就该来到这里。

考研难吗?

或许在见证我这一路历程的亲友眼中,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但其实在我自己眼中,“难”与“不难”是一个理智客观的分析,可是对于一个考研人来说,这个分析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什么更为重要呢?是面对这个既定结果时,自己的觉悟。

首先,是你对过去“克服困难”经历的总结;其次,是迄今为止你面对困难的态度变化趋势;再次,是你对未知困难的预计和估量,以及针对它们做好的各种准备;最后,是基于这些种种,对于即将面对的一切,你做好觉悟了吗?

在过去近22年的人生中,我深刻地领会会了一个道理:害怕吃苦的人,总是更苦;体会到吃苦的甜,人生才甜。

如果你已经有所觉悟,如果你准备好了享受吃苦的甜,那么不止考研并不难,做什么都不难。我为这样的你献上真挚的祝福。

这会是很长的一篇文章,我写了七个小时。因为目标确立得早,所以我关于考研的心路历程要比很多同学更长一些。

并非干货,因为我的考研主要就是靠理想信念这些精神力量支撑下来的,不可能去掉它们纯谈经验。

纯粹的考研相关内容从正文部分开始,关于学习方法、策略的经验分享可以直接点对点地向我提出具体疑问,而我写这篇文章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一个记录,会有很多个人感情夹杂其中。并且,我的复习经验可能和大多人都不一样,但却是更加适合自己的。这也是我想跟大家传递的一个理念:一定要了解自己,根据自己的学习偏好、风格来制定、实施、调整计划。

你要知道,考研是一个很好的让你更了解自己的途径。

重要的不是别人的经验和体会,而是你能不能从别人的文字中汲取到勇气和决心,能不能树立清晰的目标并尽快付诸行动。很多事情是在过程中进行实践后,再一步步修正、改善,慢慢找到主线和正确的轨道的,而不是一开始就有多么精准的蓝图。

希望你从我的文字中,看到你想要的【可能性】。

缘起

和绝大多数同学不同,我对考研的决定和对专业的选择是在高考后的那个暑假。我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高中同学多是同龄人中的顶尖英才,而我因为当时心态不正不懂事,荒废了三年光阴,高考成绩也让自己难以接受。直到临近高考时,才发现骨子里还是像小时候那样热爱学习、充满求知欲,只是习得性无助的漩涡让我迷失自我,没有未来的目标让我无所事事,身边同学的优秀让我妄自菲薄。但这一切,其实也是我咎由自取,我变得懒散、畏难、善妒、充满敌意,自己不付诸丝毫努力,却寄期望于奇迹出现。

而就像我无数次提到的那样,不知是否是天意,在高三成人礼那天,由一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作引,脑海中一个潜伏已久的念头突然如烟花般炸开:我要当老师。

高考成绩出来后,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撕心裂肺地哭了一下午,第二天开始翻看志愿指导书中之前从未留意过的学校。自我恢复能力大概就是从那一刻起开始得到锻炼的。在最擅长的英语和生物中,我最终选择了生物,并自作主张填写了这所据说学习风气较好、生物专业地位很高的师范院校——河北师范大学。至于客户体验嘛?网友诚不欺我。

我与“生物课程与教学论”这个专业的结缘,则是在加入新生群的第一天,辅导员老师告诉我她将要就读的专业时。进行了解之后我发现:这个专业简直就是为我量身订制的!这完完全全就是我最想要学习、研究的领域啊。所以那时我就暗下决心,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当然,当时的设想也并非那般顺遂。出于北京情结,我的理想院校一开始是北京师范大学,直到被北方虐了一年决意要回南方;对生物学科也曾一度丧失兴趣甚至到了厌恶的程度(大一第二学期),以至于考虑过跨考纯教育学类专业,直到夏老师的指引和重新悟到的生命科学之奥义才把我拽了回来。这些变动让我走了不少弯路,但好在醒悟得还算早,“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考研的出发点有很多种,我的出发点便是,觉得本科四年肯定不够我学的,想要继续学习;再者,我确实也希望尽可能晚地出身社会,不想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所烦扰。希望你的决定,是基于一个更长久、稳定的出发点而做出的,这样坚持到底并获得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很多很多。

一旦下定决心要做什么,就冷静地理清思路,设想可能遇到的艰难险阻及其对策,做好承担一切可能的责任的准备,然后抓紧时间上路。

“我们只是赌上现在,换一个未来。说好了,不再摇摆,不管好坏。”

正文

第一部分预备阶段(2016.2-2016.6)

2015年11月,夏晓烨教授对我的目标院校做出建议,在查询院校及导师介绍、初步了解导师研究方向后,我拟定了华东师范大学作为目标。但因为忙于科创结项和备战期末,考研的准备事项暂未提上日程。

一直拖到来年1月的最后一天,我才如约把制定的考研阶段计划发给夏老师。参考书目和其他资料的购买基本上在春节前后完成,印象很深的是大年三十晚上我趴在床上刷了两个小时单词仍意犹未尽……

然而在这个时间段同时进行的是我的顶岗实习,所以基本上没什么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主要就是在零碎时间用“单词锁屏”软件过一下雅思词汇,有时也跟读新概念课文纠正发音,并且把BBC英音标准音标教程学习了一遍。至于专业课(311教育学基础综合,全国统考科目)方面,就是在通勤路上(天热之前我基本上是跑步上下班,每天累积大概有1小时时间)听课程的录音,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都是那时候开始初步了解的。毕竟我从专业课来说属于跨考,当年考教资的那一点点知识完全是九牛一毛,真正学习教育学还是得从头开始。听录音的时候也不用全神贯注,就当看《百家讲坛》一样,人文学科的知识还是要靠反复地积累,关键就在于这个“反复”。

这个阶段中我做得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就是百分之两百地用心对待我的实习。为了获得更多关于教育教学的真实体验,我选择顶岗而不是教育实习;有幸被分到市里非常优秀的一所中学,教授一整个学期的初中生物课程,这对我来说是绝佳的一次成长学习机会,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抓紧。

在实习期间,我不仅从不借故逃避任何工作任务,甚至主动“找事儿”:比如外教Margie的陪同翻译,比如批改作业和成长册的加倍认真,比如并不必要的课后辅导和课下互动,比如戏曲文化艺术节的同台演出……“阅历即财富,主动即自由”,越是践行,越感叹这句箴言的真理所在。

非常感谢我们组的带队老师刘晓静老师关于实习日志的严格要求,这督促了我坚持每天记录,最后的成果真的是让我想珍藏一生的宝贝。我曾对学生说: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努力,有时候,他们反而会在不经意中带你走向成功。关于这句话,我将在复试部分详细解读。

当然,在这个阶段我做了一些别的事情,看上去跟考研无关,但对我整个人来说也确是有所提升,比如参加较大型音乐类比赛、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获得顶岗分队说课技能大赛第二名等。此外,我申请了华东师大的夏令营,虽未成功,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契机,让我充分了解和总结了大学前三年的自己。

小结:

在此阶段,重点在于英语基础(主要是词汇)和专业课知识初探,以及必须认真对待的实习(积累教学或实验室经历)。同时,尽量去尝试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开拓视野、启迪思路,让生活丰富多彩。

关于专业的选择:第一,要喜欢,最好是热爱甚至疯狂热爱;第二,要适合,最好是尝试或实践验证过的适合;第三,要看得到未来,最好是有一个基本的职业规划,能当做终生事业来做那自然是再完美不过。

关于学校的选择:第一,找校友,最好是实地体验过,并且通过该校的学生了解;第二,看地域,考研基本上是对未来发展地域的二次选择,一定要考虑自己的适应性和发展预期;第三,估实力,一是学校的实力,二是自己的实力,三是双方面潜在的实力。

第二部分基础阶段(2016.7-2016.9)

因为难以适应北方的干燥夏季,我的暑假是在西南大学生技楼考研自习室度过的。我家离西南大学仅一个地铁站的距离,所以不失为一个好去处。但我不建议回家复习,因为我自己的复习情况非常不好,主要是在家会有各种诱惑和干扰,让心绪不定,而且“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除非你在家也找到很好的研友可以相互督促,建议在校学习。或者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有两个选择:1.去目标院校附近租房,约好研友一起自习;2.报个考研集训营,由老师带着和其他研友集中学习。

暑假2个月的主要收获是几乎晚上的坚持锻炼让体质基本恢复大三前水平,这为后期的强化和冲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身体怎么折腾都不出故障。我在这段时间感情上经历了一个较惨重的打击,这也是复习进度停滞的一个主要原因,不过好在开学之前基本上得到治愈。所以也劝诫各位在考研期间管束好自己的心,这很重要。

整个暑假的学习,除了英语有些进步外,就只是把教育学原理跟着课程过了一遍。这里提到的课程是凯程的网课,我当时看的是网络上别人分享的资源,后来意识自己的做法是很大错误,所以我不建议任何人传播、分享、观看这样的课程,就算你觉得价钱不合理(私以为网课的价钱还是非常合理的),也请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将心比心!有很多后生问我盗版和正版的区别,我想说,最大的区别就是你良心上过不过得去!

返校后的9月基本上是一个恢复期,也是真正的“基础阶段”,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的学习开始走上正轨。这个月,我基本上参照凯程宝典把中教史和外教史框架梳理了一遍,每一门专业课视频课程也听了至少一遍(教育研究方法是最水的,当然后期也付出了代价)。尝试开始学习政治,却发现完全看不进去(所以强烈建议报班,不要自己瞎折腾浪费时间)。英语则是开始做真题,一篇阅读做三遍以上再对答案,对了答案先不看解析,看着原文翻译挨着一句句研读。

这个月我参加了校、院的迎新晚会演出,心愿圆满,自然也就收心到学习上来了。由于国庆图书馆放假三天,我临时做了五天的旅游安排去了趟山东,拜了孔老夫子,爬了泰山,当然最让我感到幸福的是跟喜欢的人朝夕相处的珍贵时光,在心中存下满满暖意,陪我度过了后来很难熬的一些时刻。

小结:

在此阶段,一定要有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和集中的学习时间,并且有一群正能量的学习同伴。理想状态是把专业课基本全过一遍(跟网课或者自学指定参考教材教参)+英语基础打牢+政治不至于两眼一抹黑。政治请报班!暑假跟着好好走一下基础!亲身教训!英语如果六级勉强能过建议别报了,在单词基础过关的水平上研读真题。推荐用书:《于慧真题100》。

此外,把能了的心愿了却,省得分心。该储蓄的温暖不要错过,多给自己设置一些精神支柱。

第三部分强化阶段(2016.10)

10月4日夜里我回到学校,5日休整了1天,6日开始开足马力学习。对我来说这是真的完全进入状态了。

从这一天开始直到12月21日,我坚持每天长跑,平均7km+/天。跑步的时间一般安排在中午,我不午睡,流汗+淋浴让我更清醒。在跑步时,初期是听音乐,后期就开始听课了,基本上跑一次可以听一门专业课半本书以上的内容,我深知自己的最大弱点是记忆力差背功弱,所以就靠不断的熟悉和重复来加深记忆。

强烈建议在考研期间坚持锻炼身体,可能不用像我这么频繁(我已有2年锻炼基础),但我记得有个老师说过,她认识的考研学子中,但凡坚持跑步的,没有一个失败的,我很好地印证了这句话。因为你能坚持下来一件不容易的事,基本上别的也就可以坚持下来了。再者,考研只是你人生路上的一小段,如果考完身心俱损,那真是得不偿失。

为了不耽误学习时间,我想了个土方法:把笔记用小夹子夹在塑料外壳上,再在壳上贴双面胶,粘在跑步机面板上,这样就可以一边跑步一遍听录音一遍复习专业课了!是不是很机智呀~由此可见考研真的是一个智力开发的过程……

这个月我还在图书馆复习,状态还是挺悠闲的,虽然起得不晚但一般要磨蹭到接近8点才出门。后半月开始白天处于关机状态,但早晚还要聊聊微信啥的,导致睡得很晚,学习效率也不高。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的框架详细地又整理了一遍,也找到了比较好的专业课的其他资料。英语方面看了一些写作的基础课程,阅读因为有些不得要领,进度基本停滞。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突然意识到时间真的不够用了,再这样下去真的会非常危险,所以我开始改变复习策略。

小结:

在此阶段,预备进入专注的学习状态,梳理专业课每一门课程知识框架至少2遍;政治基础题目应该做过一遍(我没做!悔不当初!);英语坚持每天1篇新阅读,2篇复习,并且积累写作素材。如果英语基础较差,应在前期多下功夫!确保9月开学起自己就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第四部分冲刺阶段(2016.11)

我在这月初进驻C406自习室,也开始延长自习时间到晚上12点。之前从同学那里转手了一个政治冲刺+押题班,也在月初开始上课,然后发现自己对政治这个科目一无所知,十分绝望……于是这月的前半部分,我的绝大多是时间花在补政治上,主要是在跑步时和平时路上看徐涛老师和石磊老师的一些视频课。建议购买正版网课,都不会很贵,考研是很值的一项投资,不该省的别省。

我换了一个更旧的手机并卸载了微信,只留下QQ(接收班级群通知)和百度云(下载课程),从此直到初试都再没有使用过微信聊天。不料我正在那段时间被选为预备党员,所以前后大概有一周多的时间花费很多精力在这件事上,但其实也是一种锻炼,让我学会双管齐下,努力进行自我调节以至于不被任何事务干扰良好的学习状态。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我领悟到:

手机里客户端越少,生活越有实感;联系人名单越空白,才知道联络谁。当没有微信和微博,通讯录只存了一个名字的时候,摊开书本提起笔,这一切就是我的全世界。

“一个人是可以没有那么多琐事的,只要你不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那些复杂曲折过于热衷或屈从。”

我在11月的作息安排基本上是早上7点多点儿出门,早饭后来到自习室开始学习。先读英语到不想读为止,再看专业课相关的资料或者做题,午饭经常就在自习室吃,下午2点左右去跑步+洗澡。吃完晚饭回来基本上5点了,读1小时左右英语,根据当天跑步时学习的内容决定之后学习专业课和政治的顺序。到9点如果当天的习题还没完成,放下一切工作先做题,并且把参考解析把相关的知识点用特殊颜色的记号笔在大纲解析中标记出来。大纲解析中没有的,要从教材中找到,并抽时间把相关章节细读一遍。(311教育学考得太细又太综合,知识点很难抓全面,所以要用这种方式一点点扫雷)

我在这个月做完了两本教育学题库(高教版大纲配套题库和凯程题库);政治方面,买了石磊老师的“保命系列”,每天拉一点进度;英语主要是看了何凯文老师的“五夜十篇”,相当受用,并且踏踏实实把真题再捡起来做了,同时更改了一下策略:不再求快,每篇都要读到搞明白为止,每道题都仔细定位,详读解析。我用标签把错1个以上的篇目都在研读分册上做了标记,从错得最多的篇目开始重做,当把所有的都扫完,我发现我全对的次数越来越多,到后来做新文章也是全对,我知道这下是真的上道了。

英语方面有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最好要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知识,比如英美政治、媒体、教育、文化等,不然就会和我一开始一样,能顺利把文章翻译成中文却读不懂那中文。可以靠早期的一些积累,也可以在后期进行恶补,比如“五夜十篇”的精读里就会讲到一些基础的文化背景知识。

当天任务完成后,如还有时间,我会看一点教育学相关的课外读物来自我陶冶,比如《读一点教育史》等关于教育家们的故事。忙碌而充实的一日之末,在感动的热泪中告诉自己,我是在为成为这样的人而努力,那么苦一点也愿意。

小结:

在此阶段,有很多同学会后劲不足,此时切不可有丝毫放松,要叩问自己是否还记得明知坎坷艰辛,当初为何仍毅然决然选择这条道路?你已经走了这么远,舍得放弃吗?看看自己曾经写的文字,曾经说的话,曾经设想过的未来,找点理由,让自己好好坚持下去。

英语反复做真题,学技巧,得阅读者得天下。政治买对资料,不贪多,买到就看完看透;专业课多练题查漏补缺,回归教材(其实我之前都没看教材,就从这时候才开始的)。

你会感觉学习渐入佳境,同时也会发现很多缺漏暴露出来,发现还有好多知识要学习、好多书和资料想看、好多概念没有梳理清楚……这都是正常的历程,因为考研正在教我们学会学习。你只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踏踏实实地学下去就可以。

第五部分修仙阶段(2016.12)

最后这个月里我常常听三首歌,一是华东师大校歌,二是《敢问路在何方》,三是《一个师傅仨徒弟》。我在桌前的“勤能补拙”旁新贴了一张便签,写上“西天取经不容易,容易干不成大业绩”,我总是有特别的方法给自己打鸡血,总是有取之不尽的正能量来驱动自己负隅前行。很开心的是,身边的人也总会因为我的士气高涨而受鼓舞,每当别人说“看到你这么努力我都也感觉精神满满”,我就特别开心。

这个月专业课方面主要是在看一些总结资料,夹杂着做完了历年真题的客观题部分和几个机构的预测题。解析远比答案重要,主观题如果自己做不出来,解析一定反复看+读,并且定位到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中。

我还有个小技巧,是帮助记忆的,我把觉得重要的大题都读了一遍并且录下来,存在Mp3里反复听,并且跟着碎碎念。不止自己读,还拜托了几位好友(在此特别鸣谢:蒋懿笑、石宵溪、王康、王夏恺、郝鸿凯、刘芳铭)帮我录了很多内容,让耳畔的声音不再单调。我走在路上、吃饭时、跑步时、洗澡时……都是旁若无人的,因为我在“听课”,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和晚上睡觉前最后一件事都是听这些录音,所以我才管这个阶段叫“修仙阶段”。

说实话我有很多东西是在这个阶段才学会的,包括英语的新题型、完型、翻译,我都是这时候才开始接触。当然我绝不建议这样!只是觉得根据个人的特点,不用拘泥于别人的既定计划和方案。我英语基础较好,所以小小冒了个险,甚至考前第三天头一次提笔写作文(之前都只是熟读一些材料和常用词组),最后不意外地被作文狠狠坑了一把(扣了10分以上)。

小结:

在此阶段,基本上是靠意志在维持自己的行动。意志力足够坚强,足够热爱,就可以撑到最后,撑到最后你就赢了。

在考场上,我左边的女生没有参加第二天的专业课考试。

考研很煎熬的一件事是,你不知道自己的对手都是怎样的,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到了什么样的水平,不知道自己离目标到底有多远。有太多的未知,但至少有一点已知——你能在现有的水平上,再付出哪些努力?

直到上考场前的一刻,你也会觉得自己一无所知。但是硬着头皮上吧!无论取得怎样的结果,相信你已具备了面对的勇气。

第六部分复试阶段(2017.3)

2月15日晚上11点,我查到了自己的分数以及在整个大专业(教师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的排名,353分(政治61,英语一78,教育学综合214),第11名。因为大专业下有9个方向,而我们是按方向招生,所以不清楚自己是生物方向的第几名的话,我无法确认自己是否能够进入复试。很残忍的是,第二天早上一起床,学姐就告诉我前面有一位363的同学也是生物方向。

凭借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我花了5天时间,从6、7个网络平台找到了前面10位同学中8位的方向,万幸的是当时只确定了那一位是生物,这也就意味着我很有可能进入复试。起初我还查找了一点调剂信息,并且也整理了自己的申请挂在论坛上,后来越想越觉得不甘心。当初定目标时就不愿将就,这会儿怎么就轻易妥协了呢?我不想让自己后悔。再加上一天早上,喜欢的人对我说,既然是真心喜欢学习,在哪里、什么时候都可以学;做自己想做的决定,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想。我想了很久,毅然决然地决定:不将就,不调剂,孤注一掷,放手一搏。

于是我马上咨询凯程的复试班,报名,订了返校和上京的车票,速战速决。在凯程的2周,我学会了怎么挖掘和包装自己,和老师及研友们的交流中也找到了复习的方向。并且我当面跟徐影老师关于之前看盗版课程一事真心道歉。

在这期间我找全了前十的同学,基本确定了能进复试。当时复试方案未出,我初步推断要追上初试的10分之差,复试中需要在总分中超过她15分。于是我开始详细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我本科成绩大一很差,但之后经过努力把加权拉回年级25%左右,并且至少每年都有专业奖学金;综合测评是我的优势,大二第6大三第1,换来两个“校三好”。所以我的优势主要是:1.英语好,尤其口语和文献阅读;2.教学实习整一个学期(生物类专业重实验室经历,教育类专业重教育实习经历),并坚持写下8万字日志;3.科技创新作品和导师的方向对口(生物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4.虽然学业成绩不很突出,但参加很多比赛和活动,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出色;5.这个比较虚,就是据说我性格好,沟通能力强。

准备复试的这个月里,我关注教育热点(微信公众号基本上全关注的教育相关)啃了20+篇“核心素养”文章,2016生物新课标征求稿读了一遍又一遍,导师论文、导师指导的硕士论文挨篇看,并且导师团队挂在“爱课程”网站上的公开课我都跟着学了一遍。

中英文自我介绍前前后后写了10份,简历修改了10遍以上。我花至少5天时间整理、排版了三本作品:1.实习日志共72篇;2.本科期间随笔集共21篇;3.课外学术作品(科技创新)结项书。

学姐说导师不喜欢别人提前联系,所以我一直没有发邮件给导师。甚至,复试前一天我专程到闵行校区去听导师主讲的全国生物教学研讨大会,也是默默坐在台下,认真听、录音、做笔记,然后自己离开。回去当晚,我把讲座上老师的发言复习了3遍,第二天笔试的题目直接答上了原话。

我提前几天到了上海,住在学校附近的青旅,第二天就把地形探好,并且招呼准备复试期间认识的小伙伴们也住在了一起,复试当天浩浩荡荡近10人的队伍一起进发,互相也有个照应。复试穿什么衣服、什么鞋子,要怎么打扮,这些都是反复斟酌过,并且征求了很多人意见才决定的。并且,在准备期间我们都互相帮助,就算自己还有很多内容没有看,也帮助对方进行模拟英语口试、综合面试,以及送不同系别的小伙伴去参加考试。(如明年有需要,可以找我模拟综合面试,已有较丰富经验)

我们一起在物理楼安静自习,一起在文附楼焦急等待,一起在外滩吹风撒野,一起吃青团小笼生煎,一起相约九月华师再见……

“成功不仅是你拥有多少,更重要的是你帮助他人多少,有多少人因你而感动、因你而成长。”

考研路上,伙伴真的相当重要,暂时放弃无聊的社交,专注地和有共同拼搏方向的小伙伴们一起努力,我觉得这是最正确的选择。

复试的笔试部分有两道主观题:1.请简述生物学科研究的常见方法;2.请阐明21世纪专家型中学生物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素养。

一道教学设计题:根据教材内容,基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写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内容为细胞核一节知识)

两道专业英语题:在阅读一篇英文医学教材课文(《案例研究:囊性纤维遗传病》)后,回答7道客观选择题,并尽可能进行文献翻译。

我的时间分配得不太合理,一来就花了一个半小时读文献,不过好在我读懂了,感谢前几年的专业英语文化艺术节,还有分子、细胞两门双语专业课上老师的严格要求,让我掌握了大量专业词汇,再加上学习考研英语锻炼的良好阅读水平,让我即使在很紧迫的时间内也顺利读懂了专业英文文献。还好我对核心素养已经比较熟悉,所以教学设计完成得还算顺手,不然真的很难答完所有题目。

外语口试较简单,自我介绍后提问“Why do u choose this major?”,其实我没怎么准备,但很大胆地张口就说了。口语能力的提升要归功于屈老师在大二一年的“赶鸭子上架”,以及实习期间自己申请的翻译工作,还有一直以来的坚持练习。

综合面试等了很久,下午6点半才轮到我,30秒自我介绍后,老师基于我准备相当充分的简历(自觉做得还行,可提供借鉴参考)还有三本书进行了一系列的提问,主要问到的是微课程科创、写作爱好、实习经历等。我反应很快,都很诚恳地如实回答了,最后有一个追问把我给问住了,但因为我很善于营造轻松氛围,笑着跟老师说“老师您把我问住了”,也跟其他几个老师表示了自己还需要更多的学习,面试就愉快地结束了。出门时,老师们在后面连声议论:这个竞争真的是很激烈啊!相当激烈!

最后我复试成绩426.8反超对手30分,成功逆袭,并在化学科学方向出分前以总分第一名位居本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榜首(化学科学次日公布成绩,复试研友小伙伴抢了我的MVP嘤嘤嘤)。

小结:

在此阶段,要清楚地认识自己,总结自己到目前为止的收获和成长,找到自己的闪光点、突出重点、正确面对和弱化缺点。没有人会那么完美,但你可以是不完美的众人中最有潜力、最适合的那一个。

信息收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优势,在此时此刻尤为重要,

专业课笔试看重专业素养和英语能力,外语口试看重敢不敢说(流畅度比口音更重要),综合面试看重你的重视程度和整体感觉。不要说这些是虚的,你准备了多少,看看你的状态和开口表达时的底气,一清二楚。

我知道我处于劣势,但是没有给自己留任何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复试我自认为表现一般,但结果是好的。坚持到最后一刻,毫无疑问每位同学都很优秀也相当努力,但你不知道的是,你的对手有可能比你想象中努力太多太多。比如我,我的努力总是可以全面到绝大多数人难以想象的程度,这才是我一直以来的制胜法宝。

有时我在想,如果初试考了第一名,说不定我做不到如此破釜沉舟的尽力,没准儿就是被逆袭的那一个。所以上天或许就是想给我多一点的历练,再把最好的结果双手奉上罢!“不输给过程,就会有好的结果。”高中的经历让我学会,对于想要的事物,一定要主动争取,否则很有可能就不是你的。但自己的努力才叫争取,力求别人的改变就是强求了,所以在做好充足的准备后,还需要稳住自己的心,静静地,等风来。

果然人生啊,慢慢来会快一点。

考研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发现问题的敏锐】和【解决问题的理智】。首先要能比别人先意识到问题所在,分析问题的症结,再是冷静思考怎么去解决,现在拥有的条件和解决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有哪些差距,怎么去追。

也许路上荆棘丛生,但是能怎么办呢,毕竟只有自己才能还自己公平。如果无奈处于劣势,就想办法从其他尚可改变的方面给自己添加更多有效筹码。

我无法改变本科出身,所以充分利用能利用的资源和平台,度过了比较充实的几年学习生活;我无法改变华东师大可怜的招生人数和可怕的竞争状况,所以努力在初试中战胜了大部分对手;我无法改变初试的10分差距,所以把复试准备做到了淋漓尽致。

感谢各位陪伴我一路走来的好老师、好伙伴,或许在某个筋疲力尽的夜晚,偶然从书海中抬头环视四周,不期而遇你的目光,我们的相视一笑会点亮留存到若干年后的梦境之中。那个冬天的教室,被满满的梦想所温暖。

考研是成长的其中一条途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途径也可以让你加速成长——比如找工作,比如一次旅行,甚至比如谈一场恋爱。当然若你想慢慢享受生活也无妨,只愿你无所畏惧,放手去经历,就算未能得偿所愿,也希望你能依然相信努力是有回报的,不要因次灰心丧气或者自怨自艾。

人生有很多路可以走,相信你可以在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条上走得风生水起,我会为你祝福。

最后还是送上我最喜欢的两句话:

“相信生活为你安排的每一步,都是为了给你最好的结果。”——偶像大人

“白键是众人的赞叹,黑键是暗地的努力,祈祷奇迹其实不如无尽地练习!”——林俊杰《黑键》

如果你还没有经历过,很想要很想要什么,战战兢兢小心翼翼,时而就算千军万马阻拦也奋不顾身往前直冲,时而全世界的认可鼓励都敌不过心中预设的遥不可及……

仿佛触感已抵达指尖,却自嘲只是太过渴求才造成的错觉。

不敢想得太美好,但又只能朝着最美好的那个可能,去赌上一切。

如果你还没有经历过……

诚挚地建议你,这一生,至少要让自己去经历一次。

梦想也好,爱情也罢,请不顾一切地放手去经历一次。

很值。

你说你有点难追,想让我知难而退?

不好意思我认定你了,可别低估了我的决心和毅力。你说只招1个人,我就非得是这1/1!我向来说到做到。

我的华东师大,九月见。

刘阳丹

2017年4月6日


学科建设平台